今年以來個別有色金屬價格的回升,讓礦業和金屬并購活動復蘇。有數據顯示,自今年二季度以來,全球有色金屬并購交易的總價值已由今年第一季度的41億美元激增至二季度78億美元,而到三季度這一金額漲至79億美元,雖然,增長不如二季度迅猛但也可以看出,并購正在逐漸恢復。
隨著礦業和金屬并購市場的復蘇,我國一些有色金屬公司開始重新思考未來并購方向和具體方式方法等諸如此類的問題,盛達礦業就是其中一家。
專家建議先明確自身優勢
在12月8日舉辦的盛達礦業并購戰略研討會上,公司提出的問題包括,并購的方向是同類礦業資產還是產業鏈下游資產、并購境內還是境外資產、并購的規模以及支付工具和融資渠道等問題。
對于上述問題,與會的眾多專業人士達成共識,如果盛達礦業未來有新的并購戰略,應抓住礦業發展大周期,針對自身優勢,選擇上游資源,利用公司自身優勢進行同業并購,宜精不宜多,最多雙主業,相比新材料,礦山裝備制造業更具收購協同性。
其實,在經過近幾年的經營之后,盛達礦業業績有了領先于同行業水平的提升。據三季報顯示,公司的的毛利率為77.74%,凈利率為50.85%,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6.99%和1.33%;而公司的市盈率為55.15,遠低于行業平均的113.59,市值為138億左右,低于行業平均值144億。結合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公司總市值目前處于低位,未來提升空間較大。
針對未來并購的思路,與會資深投行專家表示,盛達礦業首先應明確自身優勢及融資能力,抓住礦業發展大周期,結合自身優勢,選擇與公司現有礦種相近的資源;其次,并購方向上,國內外資源各有利弊,境外并購需充分考慮如境外融資能力、海外管理團隊組建等一系列問題。
與會資深券商分析師認為,對資源類上市公司來說,沒有并購就沒有成長。現階段,受美國政黨更迭及社會資產配置取向的影響,市場正處于輕資產向重資產方向轉移的轉折點,重資產處在上升周期。因此,建議盛達礦業放眼上游,搶資源。至于選擇境外還是境內資源,分析師認為都沒有問題,區別在于,國內好礦山少,價格貴、管理不夠規范;而境外總體礦山資源較好,價格便宜,但政策及法律方面的風險不確定性比較大,公司需根據自身的優劣勢綜合權衡。
未來并購方向或以落實?
其實,早在2015年12月份 ,盛達礦業發布了兩項礦業并購方案,彼時,有分析就表示,收購光大礦業和赤峰金都,增厚了公司資源,而收購的這部分資產將來會為公司貢獻可觀的利潤。
當時,《證券日報》記者就注意到,據盛達礦業發布的資產評估報告顯示,此次收購的兩項資產中包括三項采礦權,其中,赤峰金都旗下的十地礦,截至2012年10月31日,累計查明資源儲量(包括共生、伴生)銀金屬量802.53噸。內蒙古光大礦業克什克騰旗大地礦區中,截止2012年3月31日,礦區累計查明資源儲量(包括共生、伴生)銀金屬量665.12噸。如果按照上述儲量計算,盛達礦業收購的上述三項采礦權,銀一項資源的儲量約在1467.65噸左右。假設按照截至2015年12月24日白銀價格2.98元/克計算的話,僅銀一項資源能夠為公司帶來的收益大約在46億元左右,而截至今年12月10日時,白銀價格已經漲到3.75元/克左右,收購的礦產再次升值。